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梅兰芳赴朝鲜进行多次慰问志愿军演出,增进了两国人民的友谊和相互了解。1956年,他再次东渡日本,其演出不仅弘扬了中华文化,更深化了两国之间的了解和情谊。
这位伟大的艺术家的一生充满了辉煌与贡献。1957年,他作为中国人民代表团的成员,参加了庆祝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四十周年大会,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友好姿态。而在1959年,他加入了中国,并以65岁的高龄,排演并演出了新戏《穆桂英挂帅》,这是他的最后一出戏,向世界展示了其非凡的艺术才华和坚定的信念。1961年8月8日,因心脏病发作,他在北京病逝,给世界艺术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梅兰芳的艺术成就举世瞩目。在长达50余年的舞台生涯中,他勇于创新,创造了众多优美的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优秀剧目,形成了令世界瞩目的“梅派”艺术。他的艺术经历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从演艺初起到民国四年左右,他主要继承传统,演出多为正统唱功戏,已显露出卓越的艺术才华。从民国四年到抗日战争前夕,是他的创造力最为旺盛的时期。他不仅连排了一些时装新戏,还致力于古装新戏的创造和传统剧目的加工整理,完成了京剧旦角表演艺术上的重大革新。他将花旦和刀马旦的技巧融入青衣表演中,丰富了京剧的表演形式。他还对舞台美术、布景、化妆和音乐进行了突破性的改革。
梅兰芳的艺术生涯的最后阶段是从抗战胜利重返舞台到逝世。虽然他的演出不多,但对人物塑造更富内在魅力,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他的代表作品如京剧《洛神》、《霸王别姬》等,以及昆曲《思凡》等,都是艺术的瑰宝。其中,《游园惊梦》、《贵妃醉酒》等已拍成电影,为更多观众所熟知。
梅兰芳纪念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街9号,是一座典型的北京四合院。馆内珍藏了大量梅兰芳的文物,包括剧本、图书、照片、剧单、字画、信件、实物等。这里不仅见证了梅兰芳一生的艺术成就,也展示了他的社会活动和人生轨迹。每一位到访的游客都能从这里感受到梅兰芳的艺术魅力和他对中国文化的深沉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