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魑魅魍魉”这一神秘而古老的说法,究竟源于何处?在《古本山海经图说》的前言中,马昌仪引用了《左传》的一段文字,为我们揭示了这一表达的起源。
昔日夏朝正值盛世,九州方圆,威德远播。那时,远方的部族进献异物,献上九州的金属贡品。为了彰显神明与邪恶的象征,他们铸造了一口巨大的鼎,并在其上刻画各种神秘生物的形象,以此象征世间万物。通过这种方式,百姓得以了解何为神明何为奸邪。当民众进入川泽山林时,即便遇到神秘生物,也能分清善恶,不会受到魑魅魍魉等邪恶力量的侵扰。这样,朝廷与民众和谐共处,共同承受上天的庇佑。
魑魅魍魉,这四个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神秘色彩。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它们代表着一些神秘的生物或邪恶的力量。这四个字连用,更是表达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敬畏和对邪恶力量的警惕。
《古本山海经图说》一书,便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诞生。马昌仪在前言中引述《左传》的这段文字,不仅揭示了“魑魅魍魉”这一说法的起源,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神秘与敬畏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人们通过铸造象征神明的鼎,来抵御邪恶力量的侵扰,体现了古人对未知世界的精神和敬畏之心。
这本书也让我们对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解读《古本山海经图说》,我们可以一窥古代神话传说的奥秘,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想象力。而“魑魅魍魉”这一说法,也成为了我们古代文化的一把钥匙,引领我们走进一个神秘而富有魅力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