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江北中医院中医五官科的毛雪华医生遇到了一些特殊的小患者,他们都是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勇敢斗士。这些孩子们曾经遭受急性中耳炎的困扰,却因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逐渐恶化,最终转为慢性。
其中,一位名叫小东的六岁男孩的故事格外引人关注。他的父亲近日向毛医生倾诉了他的困惑:曾经活泼听话的小然变得反应迟钝,叫他时常常不回应,声音再大也无法引起他的注意。在幼儿园里,老师也反映小东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常常答非所问。这位焦虑的父亲只好带着小东来到医院寻求帮助。
经过毛医生的仔细检查,发现小东的中耳鼓室里已经充满了淡黄色的液体,宛如琥珀,这是慢性中耳炎的典型症状。毛医生解释道,分泌性中耳炎又称为渗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或浆液性中耳炎等,是一种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鼓室积液和传导性耳聋。
对于这一病症,民间常有一种误解,认为中耳炎是因为耳朵进水导致的。实际上,分泌性中耳炎的形成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和免疫反应等因素密切相关。
毛医生特别提醒广大家长,如果孩子突然变得“不听话”,或者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要忽略这些可能的早期预警信号,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以免延误治疗。
这些故事和提醒来自宁波晚报记者程鑫和通讯员史末未的报道。他们为我们带来了这一重要的健康信息,希望能引起广大家长的关注,共同保护孩子们的听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