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民俗文化 >

悠然见南山的前一句

编辑:民俗文化 2025-05-02 10:36 浏览: 来源:www.dianyingr.com

悠然见南山的诗意,源自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此诗开篇即描绘了一种远离尘嚣、归于自然的境界。

诗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在这人烟稠密的居所,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仿佛已经置身度外,进入了一个别样的世界。这并非真的听不到车马声,而是诗人的心境已经超越了这世间繁华的喧嚣,达到了一种宁静致远的境界。

接着诗人自问自答:“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里的“心远”,并非指地理位置的远离,而是心灵与世俗的疏离。正因为诗人内心的超脱,才会觉得所处之地自然而然就偏离了喧嚣,成为了一片宁静的乐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诗,无疑是全文最为人所熟知的。诗人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悠然自得之间,南山的美景映入眼帘。这种悠然的心境,不是刻意为之,而是诗人归隐田园后心灵得到释放的自然流露。

南山,象征着诗人的理想国度,那里山青水秀,鸟语花香。而采菊的动作,更是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象征。这种悠然的生活状态,正是诗人所追求的,也是他所向往的归隐生活的真实写照。

再往后,“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山中的气息在日夕之时格外美好,飞鸟结伴归巢。这种恬静的自然景象,与诗人的心境相契合,展现出一种归真返璞的美好境界。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里的真意,即是归隐田园、远离喧嚣的悠然生活。这种生活状态和诗意,诗人想要言说,却又不知如何表达,只能默然领会。

陶渊明的这两句诗,以其恬淡自然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传达了诗人归隐后的悠然心境,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经典。

上一篇:宝马520报价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