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在2020年8月宣布了一个令人瞩目的决定:备受瞩目的真人电影《花木兰》将在北美、新西兰和部分西欧国家取消传统的院线发行方式,转而选择在Disney+流媒体平台上以高价点播的形式上映,点播费用高达29.99美元。这一决策如同一颗重磅,在业界掀起了巨大的波澜,引发了许多争议。
一场关于传统与变革的冲突,以一场戏剧性的方式在法国上演。法国一家独立影院的老板Gerard Lemoine,因不满迪士尼的决策,愤而砸毁了影院内的《花木兰》宣传板。这一行为迅速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事件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矛盾和复杂的利益纠葛。Gerard Lemoine砸宣传板的行为,看似冲动,实则是传统影院对流媒体时代的无奈与抗议。他的影院为《花木兰》投入了大量的宣传资源,并视之为“院线行业复苏的关键影片”。迪士尼的突然转向,使得他的努力付诸东流,影院的生存压力进一步加大。
这一事件的直接原因,是迪士尼对流媒体平台的倾斜策略。疫情期间,影院行业遭受重创,迪士尼的决策被部分从业者视为对传统院线的背叛。虽然迪士尼CEO表示,《花木兰》线上发行是“特殊时期的无奈之举”,但这并未能完全平息影院的愤怒。
砸宣传板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部分观众对迪士尼的高价点播策略提出质疑,认为其定价远超普通电影票,是“收割粉丝”的行为。该事件也引发了行业内的连锁反应,多地影院从业者通过类似方式表达不满。
也有一些舆论对该事件存在误解。2023年有微博用户指出,影院从业者的愤怒并非因为影片质量不佳,而是因失去“救市影片”而沮丧。实际上,这一事件反映的是流媒体与院线行业的利益冲突。尤其是在疫情背景下,传统影院对内容方“单方面毁约”的愤怒达到了顶点。
《花木兰》宣传板被砸事件是一个引人深思的缩影。它反映了在疫情背景下,传统影院与流媒体平台之间的利益冲突日益加剧。迪士尼的决策虽然部分观众接受,但却成为影院从业者抗议行业危机的象征性事件。这一事件也引发了人们对未来电影发行方式的思考,值得我们深入和反思。